1.在“爱山东”APP上应该使用哪位监护人信息进行注册?
答:在“爱山东”APP上注册时,“两证齐全”适龄儿童建议使用与适龄儿童同户籍的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手机进行注册并报名;集体户适龄儿童和随迁子女使用父母手机注册并报名;
2.在“爱山东”APP上如何找到报名入口?
答:登录“爱山东”APP后,在首页【惠民专区】找到【义务教育招生】图标,点击进入后,依次选择【青岛市】—【高新区】,点击【确认,去报名】按钮,进入入学服务平台。
3.在“爱山东”APP注册登录手机号码如何修改?
答:如果要修改“爱山东”APP中的手机号,可以打开“爱山东”APP,点击“我的”,点击头像,修改手机号码即可;如果要修改【高新区义务教育新生入学服务平台】中“自动回填”的手机号,您可在填报适龄儿童“基本信息”中的“联系人手机号”进行手机号码的修改。同时请您随时保持注册使用的手机电话畅听。
4.网上信息采集是什么时间?
答:入学服务平台于2023年5月18日0:00开放,于5月31日24:00关闭。家长可以提前下载安装“爱山东”APP,完成注册和认证,务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报名工作。
5.网上信息采集过程中显示的“自动回填”是怎么生成的?
答:新生入学服务平台已经对接多个部门的大数据。在信息采集过程中,大数据自动校验比对成功的数据,将自动填写在相关栏目中,并显示“自动回填”字样。不能自动校验比对成功的数据,需要手工填报,手工填报的信息务必真实。
6.我的信息都是正常的,为什么系统没有自动回填?
答:没有自动回填信息,可能是以下原因:①当前报名人数较多导致网络拥堵,信息反馈有延迟,建议您在其他时间段重新登录报名;②对于近期新落户、新办理房产证等信息,会因数据更新延迟等原因,不能实现实时自动回填或回填信息是未更新的信息,建议您手工填写。
7.网上信息采集过程中,填到一半突然中断,数据会不会丢?
答:在信息采集过程中,只要保存过的信息就一直存在,下次登录后,依次点击【我的报名】-【信息修改】,就能查看到上次填写的内容,继续填报即可。
8.网上信息采集提交后,还能修改吗?
答:您所填写的信息一经提交,信息将不能再次修改。如确实有误需要修改(如填错信息,进错报名入口、修改报名学校等情况),可在5月31日之前,进入【我的报名】,点击【信息删除】后重新填写,并于5月31日24:00之前提交报名。5月31日24:00平台关闭后,将无法进行任何信息的修改和提交报名。
9.网上信息采集过程中手机页面上一直转圈有卡顿怎么办?
答:平台对接了公安、不动产等多个部门的大数据,如果登录人数较多,对接调取数据时会有延迟,可能会导致页面加载延迟甚至卡顿,建议家长在其他时间段登录入学服务平台报名。
10.初中报名时,新生在小学注册的“全国学籍号”从哪里领取?
答:小学六年级毕业生报名高新区初中学校时所需的“全国学籍号”,请向小学六年级就读的小学学校咨询领取。“全国学籍号”共19位,格式通常为“G新生身份证号码”,在信息采集时按照要求规范正确填写即可。
11.网上信息采集时,需要上传的照片有什么要求吗?
答:上传照片大小限制在5M以内,常用的手机拍照功能均可以满足要求。建议在信息采集时使用入学服务平台中内置的【上传图片】按钮功能拍照后上传。照片要保证清晰正向且照片中的证件部分没有多余画面,便于查验。
12.上传证件时,高新区户籍适龄儿童都需要上传那些材料?
答:高新区户籍适龄儿童需要上传:①户口簿(集体户的需首页、监护人页和儿童页);②儿童出生医学证明;③有私有产权住房的需上传房产证(含签发机构盖章页、详细页、附记页),适龄儿童与房产所有人不同户的,还需直系亲属关系证明材料(如父母结婚证、直系亲属户口簿);④加分项所需的证明材料(如劳动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社保缴纳明细等)。您的其他证明材料,也可以上传到平台对应栏目。
13.上传证件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都需要上传那些材料?
答:随迁子女需上传:①适龄儿童户口簿; ②儿童出生医学证明; ③父母非青岛市户籍一方与高新区正规企事业单位签订的正式劳动合同及在有效期内的社保缴纳明细(或在高新区办理的工商营业执照); ④父母至少一方在高新区的居住证(电子居住证具有同等效力,可以截图上传);⑤父母一方及在高新区的房屋产权证或房屋租赁证明(租住商品房的,需提供由住建部门出具的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证明;租住集体产权房屋的,需由集体产权房屋所在单位出具的租赁证明);⑥其他辅助材料(如父母结婚证、学历加分所需学历(学位)证书等)。您的其他证明材料,也可以上传到平台对应栏目。。
14.在网上信息采集过程中,上传的证件有没有相关示例可以参考?
答:在信息采集页面和上传证件页面,提供了部分证件(证照)示例参考,可以点击【查看示例】查看样例,样例仅供参考。
15.报名顺序与学校录取有关吗?
答:报名先后顺序与录取无关。录取时按照“分批次、按志愿、积分制”办法录取,录取结果以公示的录取名单为准。报名成功仅代表在网上信息采集成功。建议家长避开平台开放初期的登录高峰时间段,以确保报名顺利。